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无标题文档
企业投资探索之路 |

如果从1991年炎黄艺术馆的成立开始计算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历程,至今有二十多年时间,上世纪90年代,继炎黄艺术馆之后的成都上河美术馆、沈阳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美术馆,这批由中国地产经济孕育的产儿构成了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历史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政府参与发展之路
个人投资高潮之路 |

从2003年开始,地产行业开始进入一个繁荣周期,也正是从2003年开始,直到2005年,中国艺术市场开始进入了一个井喷行情。地产资本在经过短期快速的积累和扩张后,必然要进入不断运作、放大的过程中,艺术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由此,民营美术馆也开始迎来第二波扩张时期,一直到2008年,全国各地民营美术馆遍地开花。

 
国内民营美术馆生存之道

费大为:建造民营美术馆不能假大空

      做美术馆不是比投资数目的大小,不是比建筑规模大小,而是比谁对艺术更理解,更尊重。做美术馆不是不需要钱,但是运营资金比建筑资金更重要,这样才能使美术馆获得持久的活力和学术的影响力。没有学术影响力的美术馆无疑是浪费,要美术馆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无疑是逼美术馆去自杀。

张子康:当跨界成为一种业态

      诸多民营资本的介入,不仅在酝酿更大更高的产业整合,也在酝酿体制突破。总体来说,大环境对美术馆的成长是有利的,但就美术馆自身的经营来说,却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和考验,最大也是最基础的一个难题就是长期生存的难题,所以我提出 "跨界生存"的概念。

梁克刚:新一轮美术馆热太"烫"了

      梁克刚表示:"新一轮的区别就是投资多元化了,过去大多是有地产背景的资本在做,现在纯粹作为文化产业类型的越来越多,以前做美术馆的目的不是做美术馆,而是通过美术馆来做地产或直接拿地做商业项目,现在有部分资金是从文化产业投资的角度来做美术馆,这是产业链条上的一环,也是比较核心的一环。模式是先建美术馆,然后依托美术馆的资源往文化产业延展,所以现在专项资金越来越多。"

戴志康:做美术馆,炖一锅"中国的汤"

      这场梦始于2001年,不满足于当代建筑一味追求高度,不满足于上海建筑对西式风格趋之若鹜,戴志康希望以"一座有着中国文化元素的划时代建筑来超越当下城市建筑的平庸现状"。而其中,从最初的"证大当代艺术馆"到如今"喜玛拉雅美术馆"这一名称的变化,更直接反映了新一代中国实业家、收藏家的文化自信与对于当代艺术的直觉。
发达国家民营美术馆之路 |

在西方或者欧美,大部分私立美术馆尽管它们的内容相当全球化,但在定义上还是根植于地方的,依靠当地观众的期待而存活。

 
ICC慧讯网
设计院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editor@archcy.com 电话:010 56064888 传真:010 56648999